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创建于2002年7月,是全国首批由独立学院转设成功的省属本科院校,是湖北省首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单位。学校在同类院校中首批拥有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和重点培育本科专业,首批拥有湖北省高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首批拥有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品牌专业),首批拥有湖北省级精品课程。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特色教育理念示范性学校”等荣誉称号。
让学生的发展有多种选择
2013年5月,武汉长江工商学院2013届毕业生刘长安遭遇“幸福的烦恼”:他获得了5所国外知名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英国利物浦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等国外名校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2013年1月,2013届毕业生黄小松也陷入了“幸福的烦恼”:他登上天津卫视《非你莫属》的舞台,以自信、坦诚的表现,让阅人无数的老板们直呼“霸气”,赢得了7个公司的高薪职位。
学校2013届毕业生肖冬冬创办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月营业额达3万多元;2013届毕业生刘立创办一家旅行社门市部,2个月盈利4万多元;2010级学生高振创办家教中心,招名校一本生打工,月营业额超过万元……
他们并非特例。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按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分类确定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梦想以及通往它们的道路,不断拓展自己,实现人才培养多元化和个性化。近5年来,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0%以上,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
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鼓励和帮助有学术潜力的学生考研,通过考研,以更强的能力和更高的起点,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每年都有一批学生考取国内外知名大学硕士,不少学生硕士毕业以后继续攻读名校博士。在武汉长江工商学院,5栋女生宿舍楼是著名的“考研楼”,从这里走出了很多知名学府的硕士。 “博士班”源于2011年学校环生系2004级404班的4名学生硕士毕业后,同时考取了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医科大学的博士。“考研楼”、“博士班”成为校园美谈,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对于准备就业、创业的学生,学校按照“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的要求,培养其掌握必备知识和技能,具备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和多种能力。大批学生高质量就业,或就职于国内外知名企业,成长为所在企业的骨干和精英;或在激烈的公务员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公务员;或创办属于自己的企业,成为大学生创业典型;或参加“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服务计划,服务基层,建功立业。
学校还围绕学生成长成才,开展以“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为主要内容的感恩教育,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老师怀揣关爱之情、社会永驻关心之意,激发了学生情智人格健康发展的内动力和正能量,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的贡献度。
学校培养的大批学生在专业发展、特色发挥、创业实践、升学深造、服务社会等多个方面,或崭露头角,或大显身手,涌现出了诸如:“收获5张国外名校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刘长安、“考取牛津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杨博文等升学深造典型;“职场多面手”赵翔、“武汉高校霸气哥”黄小松等就业典型;“毕业4年资产过亿”、“创业哥”罗群,“湖北百名青年创业榜样”朱钟琦等创业典型;“全国就业创业先进个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邓丽等支教典型。
给学生的梦想安上推进器
让学生追寻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去选择专业。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支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需求选择专业,允许学生同批次转专业。从新生入学报到之时的专业调整,直到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可以有2次转专业的机会。 这意味着,学生入学后将有近一年的时间了解和熟悉大学生活与专业情况,审视人生志趣,大一结束时可以重新选择专业。
2013届毕业生肖菲,原来是金融学专业学生,入学一年后,发现自己对电子商务更感兴趣,要求转到电子商务。在校期间,她多次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等大赛,设计网上社交平台。今年刚刚毕业的她,就职于一家著名网络公司,年薪近10万元。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校长张金隆教授认为,教育就是要激发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发现。他希望在武汉长江工商学院能给学生们一个机会,让他们从自主选择专业开始,学会对自己负责,最大程度认识自己,追寻自己的梦想,最终“健康成长,成就未来”。
让海外境外名师教授上课堂,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上讲台。今年3月,台湾EMBA名师、台湾中央大学管理学院林子铭教授受聘为学校客座教授。他开设了两门公选课:一门是他首次在本科生中开设的专属EMBA的课程——《谋略管理》,另一门是《信息管理》。他还为学校师生作了专场学术报告,定期与学校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开展合作科研。
今年5月,学校又聘请了意大利那不勒斯帕特勒普大学教授、建筑设计师、工程师马方济为客座教授,举办意大利文化月,开展主题讲座、学术交流等系列活动。
学校还聘请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知名教授及企业界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杨叔子、樊明武、李培根等院士、大学校长,一批海外境外名师,一批国内外知名人士、专家学者、企业家先后在学校开坛讲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优良学风和人文氛围的形成。
目前,学校拥有一支由资深教授专家领军、拔尖人才担当学术带头人、优秀人才担任学术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一批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担任学校和学院的领导和学术带头人。一批高等教育老专家、校长,政界、企业界管理专家组成学校专家咨询委员会。现有专任教师710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占专任教师人数的31%,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者占专任教师人数的67.6%。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博士生导师32人,硕士生导师51人。
为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开辟更广阔的渠道。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的多所著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获批与加拿大合作举办旅游管理专业办学项目,成为湖北省三本院校中首批获准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院校。学校开办国外文化体验以及带薪实习项目,在校学生可赴美国、新加坡、迪拜等国家进行交流学习或带薪实习,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国外生活文化、提高英语能力、进入国外企业同他国同事并肩工作的机会。
让能力成为学生的“特别通行证”
“企业老板最看重的是能力。现在,我的同事很多是知名院校的硕士、博士,还有海外留学生,但是我坚信只要有能力,并不断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黄小松回顾自己入职后5个月的工作经历自信地说道。他在大学期间不曾“闲着”,除了有两次创业经历外,他还在学生会有3年的工作经验。
“在大学,我了解了自己,朝着梦想奋斗和努力,累并快乐着。我相信在大学所获得知识、能力与素质,将助我在欧洲严谨的高等学府取得更大的成绩。”刘长安说道。他的学习成绩很优秀,却并非埋头死读书的“宅男”。他热爱旅行和运动,是学校羽毛球队的一员。他经常组织班级活动,参加演讲比赛,还是学校动漫协会“火影协会”的会长。
在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学校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践课程的学时占总学时的40%以上。学校在全国同类院校中较早践行开放办学的理念,2004年在湖北高校中率先成立“校企合作俱乐部”,拥有200多家成员单位。学校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俱乐部”单位开展专业实习,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学校与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统一集团等国内外大型企业联合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班”项目,安排学生参加就业实训。通过一系列实习、实训、实践学习,学生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有了大幅提高。大部分学生在实习阶段获得企业认可,毕业时就能走上基层管理岗位,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在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学校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和各类资格证书考试,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学生凭借着团队合作精神和自我探索能力,在国家和省部级的权威赛事中获奖800多人次,获奖数量和等级均居于同类院校前列。2012年,学校法学专业司法考试A证通过率达到52%,全国平均通过率仅9.5%,有1个班级的通过率达到了68.2%。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导游资格证持有率达到90%以上。一批批经历了参赛和资格证书考试磨砺的学生,课业学习不再甘于被动,实战能力、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步步走向了成才之路。
在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学校专设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探索“五个融入”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即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课堂中、融入到实践环节中、融入到专题培训中、融入到科技竞赛中、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学校安排具有“全球职业规划师”资质的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担任学生的创业学习导师,还从“校企合作俱乐部”中聘请一批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知名企业家、精英担任学生的创业实践导师。学校建有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拨出专项创新创业基金,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设立创新学分,认可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引导学生强化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越来越多的学生实现了优质就业和顺利创业。
在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学生有机会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他们的独立自主精神、创新意识被唤醒,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大大提高。学校有各类学生组织近40个,学生参与率达到90%以上。学生通过参与、策划、组织各类活动,树立大局观,学会统筹、组织协调,在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和多种能力。许多学生通过在学生组织中锻炼起来的能力,一进入社会就能独立承担相应任务,在就业创业过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