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透视】实施“五大工程”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12-09浏览次数:1306

 教育是极大的民生工程,被千家万户寄托着美好生活的期盼而倍受关注。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深层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步入深水区,作为贫困山区县,只有正视条件有限、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等差距,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积极破解教育改革发展难题,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为打造“文化旅游强县·十堰西北门户”积蓄正能量。

 实施城区学校布局规划调整工程

 加快城区学校布局规划及调整,既是改善城区人民群众子女“上好学”的民生之需,也是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郧西县高度重视,多次邀请县各级领导和有关专家对城区学校布局规划及调整工作进行研究探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去年和今年,县领导亲自督办,常务县领导和分管县领导多次深入学校调研,召开座谈会商讨学校布局规划及调整工作。

 按中心城区人口将达到15万至20万人测算,参考近两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以及城区现有学龄人口、在校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预测(根据计生部门提供的数据,按千分之十二的出生率算,县城人口达到15万,年出生人口将在1800人左右),届时城区内3~15周岁学龄人口将达到2.3万人左右。依据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现行标准,同时考虑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等因素,届时,小学在校学生将达到10800人左右,初中在校学生将达到6000人左右,幼儿园在园幼儿将达到6000人左右。

 按照《湖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鄂教规〔2011〕3号),完全小学、初中办学规模一般不超过2000人,学校班额标准为:小学近期目标45人/班,远期目标35人/班;初中为近期目标50人/班,远期目标40人/班;《湖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分县市中小学布局规划工作的通知》(鄂教发20118号)要求把普通高中和民办学校纳入布局规划统筹考虑。原则上每25万人口可保留一所普通高中。普通高中原则上设置在县城或人口特别集中的中心城镇。对于办学条件较差、不能满足课程改革需要的农村高中学校或完全中学,应逐步予以调整。据此,县里确定,按照“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布局调整后在城区设立2所高中(依托县一中创办1所省级优质高中,依托职教集团发展1所普通高中),2所职业技术学校 (公办1所,民办1所),3所初中(在城东武汉路北端四堰坪教育园区、城北寺沟中学、城西校场坡各规划1所),14所小学,若干所幼儿园。

 当前,在城区布局规划及建设方面,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1.稳步推进高中布局。进一步扩大县一中规划控制面积,确保成功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在现职业技术学校西校区附近连片征地200亩(原砖场或向北扩征),将职业技术学校与城区新建普通高中联办成职业技术教育集团,充分发挥资源效益。规划时留足南北两条通道,把学校周围居住区纳入规划控制,适时进行资源置换,以优化校园周边环境。这样既满足了城区办2所高中的规划,又使职业教育有了更好发展。将县二中、县三中有计划地向城区集并,实现普职比例从现在的7︰3达到国家规定的5︰5。力争3~5年建成国家级示范职校。

 2.优化整合初中布局。一是在武汉路北端(四堰坪教育园区)规划征地150~200亩,用于新建一所能容纳2000名学生的标准化实验初级中学,计划投资7471万元,新建校舍25680平方米。要迅速进入征地程序,通过土地置换及向上争取资金等办法筹措建设资金;二是在城关镇寺沟中学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再规划征地100~120亩,打造一所能容纳1500名学生的寄宿制初级中学;三是在城西(校场坡)规划城区第三所初级中学,设置红线图。待前两所中学基本完工后,启动第三所初级中学的建设。力争通过2~3年努力,使城区初中布局基本合理。

 3.全面调整小学布局。小学布局调整分三步走。第一步,加快校场坡小学建设,确保该校在今年秋季开学投入使用。同时扩建佘家湾小学和寺沟小学,在佘家湾小学现有400名学生的规模上,再征地12.7亩,将其扩建成一所能容纳800名学生的寄宿制小学;将寺沟小学的D级危房拆除,建设一所1000人规模的标准化小学。第二步,扩建天河坪小学、王家坪小学,使其分别达到可容纳800人的规模;保留实验小学高段,容纳1000名学生就学;保留东营小学、东方小学、红庙小学、乾兴寺小学、四堰坪小学和秦家小学,并进行适当的维修和扩建;将实验小学低段进行置换,所得资金用于兴建实验中学。第三步,将城关镇中、城北中学改办为小学,分别容纳1800名和1500名学生。力争到2015年底,城区所有小学都符合标准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4.增设幼儿园。将幼儿园布局规划与县城居住规划相结合,根据居住区人口规模合理设置幼儿园布局。在乾兴寺、秦家、红庙、四堰坪、王家坪、佘家湾、天河坪等村(社区)规划预留足够的土地用于未来新建适当规模的幼儿园。保留城关幼儿园、金星幼儿园,将春桥小学改办为幼儿园。积极支持城区在建的大型民办幼儿园建设,力争使其早日建成投入使用。

 为确保城区学校布局规划及调整工作顺利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学前教育以民办投入为主,政府给予政策支持。从2013年起,所有帮扶我县资金尽量向教育倾斜;县政府每年从财政资金中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学校标准化建设;从城市教育附加经费和地方教育发展费中安排500万元用于城区学校布局调整;县政府部门将积极向省政府汇报我县七级地震区情况,争取专项资金帮扶。同时,要求县教育部门紧抓政策机遇,每年向上争取5000万元以上的教育项目资金。县政府部门将督促相关单位严格落实学校建设规费优惠政策,能减则减,能免则免,不能减免的规费,收取后以教育投入的形式返还给教育部门。

 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提高工程

 将幼儿教育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新城镇建设规划,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县政府统筹、县政府部门为主、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形成政府主导、公办园为骨干、优质园为示范、社会参与、公办与民办并举的幼儿园办学基本格局。

 1.稳步推进学前教育发展3年行动计划。从2011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全县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46所,其中2011年7所,2012年17所,2013年22所,达到一般规模乡镇有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较大规模乡镇有2-3所幼儿园,人口5000人以上且较集中的村(或农村社区、或联合村)有1所幼儿园的目标,在学前幼儿较少地区的小学附设学前班,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从2012年开始,县政府部门将幼儿园建设作为年度十件实事之一,确保了建设按时间节点推进到位。

 2.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和配套设施建设。原则上按国家规定标准配备幼儿园师资,逐步清退民办园不合格教师,开展新一轮幼儿园长、教师全员专业培训,新增教师做到先培训,后上岗,逐步使园长持证率达到全部,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0%以上,专业合格率50%以上。通过加大新建幼儿园配套设施建设投入,确保所有幼儿园全部达到县级标准园水平。

 3.规范学前教育管理。在规划建设中,切实考虑覆盖范围,尽可能建在大村大镇和人口稠密的地方,坚决防止形成新的闲置浪费;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严格按省定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确保建设一所,合格一所;严格执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提高保育质量;完善幼儿园年检制度,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规范幼儿园管理。

 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

 依据国家教育部门、省教育部门下发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办法,对照《湖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评价体系》标准,重点解决城区学校“装不下、全县校园校舍面积普遍不足、校舍危房面积大”等突出难题。力争2013年义务教育达到基本均衡并通过省里验收、再通过2-3年努力达到均衡发展的目标。

 1.进一步提升“两基”水平。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全部,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8.6%以上,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0%,小学和初中在校生巩固率分别达到全部和98%,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8%以上,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0%以上。

 2.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根据城镇化建设进程、人口变化趋势和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对照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要求,对全县学校及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实施;有序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优先将危及师生安全的校舍坚决予以拆除。在计划上,将结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优先安排重点乡镇;以“班班通”、“校校通”为重点,加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经过2-3年努力,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仪器设备、体音美卫器材等达到国家和省规定标准和要求。

 3.加大科学管理力度。加大对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教育质量、入学率、巩固率等量化评估力度;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探索城乡学校“捆绑式”发展,以片区内优质学校为龙头,捆绑周边一般学校,实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共同教研,缩小校际差距。着力提高发展规划及保障、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义务教育关爱水平。

 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均衡发展实力的重要抓手,遵循教育科学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规律,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1.及时补充。根据全县城乡师资实情,按优化结构、顺势均衡的工作思路,用“签约引进一批、公开招聘一批、挂职锻炼一批、提拔交流一批、清理辞退一批”等办法,建立教师队伍补充和流动机制。

 2.示范带动。开展“十佳校长”、“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等系列评选活动。建立在调研中发现典型,在活动中培养典型,在交流评比中推广、提升典型的示范引领机制,着力营创“领导带头抓示范、深化内涵创示范、去伪存真稳示范、突破难点促示范、表彰激励推示范、整顿后进学示范”的格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坚持“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选人用人导向,让肯学习、勤实践、善钻研的教师、班主任、中层干部进入学校领导班子,让率先垂范、一心一意促改革的校长拥有更大的舞台。按“选苗子、搭台子、压担子、用尖子”的工作思路,建立项目化管理、课题式考核的教育干部管理制度。

 3.全员覆盖。通过网络学习、专项培训、送培到校,破解了全县教师布点分散、知识结构单一、培训交流机会少等难题,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享受到专业成长的快乐。

 实施自主教育品牌创新工程

 把自主创新与教育精细化管理、“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等工作有机结合,积极申报课题,开展创新实验,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紧密配合的立体化格局和教育工作网络,让自主教育成为郧西品牌和亮丽明片。

 1.推进自主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在全县所有学校全面推行“小组合作+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方式,变传统的“老师灌输学生学习”为“师生互动”,把课堂留给学生,学生在同一平台上同步提高,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2.打造书香校园文化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全县教师中扎实开展“读书、修身、立教”主题读书活动,在全县中小学中开展“诵读中华经典,打造书香校园,培养人文素养”活动,各学校创新开展打造书香校园实践,诵读经典,书香浸润,组织编写地方教材《郧西,我可爱的家乡》读本,开展七夕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以文化人,让学生在品悟、熏陶中健康成长。

 3.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制定《郧西县中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通过主题教育月活动、团队活动、校园文化、日常管理、家校联系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广泛阅读、礼貌待人等习惯;持久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伴我行”活动,通过学生的文明举止和言行,引导、带动成年人广泛参与,进而提高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文明素质,形成“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的良好氛围,实现“规范一个学生,带动多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目标。(王 猛)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