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毕业生】楚天金报:小伙端盘子攒经验圆创业梦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2-27浏览次数:815



本报讯(记者宋锐 通讯员狄奥 实习生洪天翼“坚持喜欢的,就是对的。”昨日,光谷步行街咖啡之翼80后老板黄小松,再次说出这句自己最爱的话。受家人经商的影响,他从小就有商业头脑,大学时多次创业却并未成功。毕业后,他在长沙、天津的咖啡厅端了9个月盘子,当了9个月店长,积攒了足够的经验后,他又重新回到武汉开了属于自己的咖啡厅。

两次试水餐饮均未笑到最后

出生于1988年的黄小松来自湖北恩施,是我院2013届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

创业的念头萌生得很早,黄小松告诉记者,上大学前,他做过教育培训,还卖过书。“高三毕业时,我看同学们都想把书扔了,就把这些书低价买回来再卖出去,赚了一些差价。”黄小松举例说,都是些很小的尝试,但也让他慢慢摸清了做生意的门道。

大一时,因喜欢餐饮这个行业,黄小松拿出积蓄,并找父亲投资,和3名同学筹了13万元开了一家恩施菜馆。“当时,我们的餐厅是学校附近第一家配备空调和包房的,生意特别好,一个月能挣四五万。”可半年后,他与一起投资的同学在规划上发生了分歧,只好将股份转让了出去。

第一次的失败没有浇灭黄小松的创业激情,大三时,他再次在恩施老家的学校旁开了一家茶餐厅。这次,黄小松跟合伙人在经营理念上比较一致,但餐厅的位置过于偏僻,生意一直很平淡,再加上他武汉、恩施两地跑实在太过奔波,一年后餐厅还是关门了。

参加《非你莫属》获实践机会

两次失败的尝试让黄小松颇为懊恼,可细想失败的原因时他也明白了不足之处。

“主要是缺少经验,思维过于保守。”黄小松说,很多人都觉得餐饮业很好做,门槛也低,但并非如此。“如果你只是想开一家小面馆,那么经验、人脉之类的可以不谈,只要东西好吃就行。如果你想开一家有规模的店,就不能茫然入手,必须要有完整的规划书。”黄小松表示,大学时,他在这方面确实很薄弱。此外,管理团队以及主动寻找客源也很重要,他当年从来不知道做广告。

沉静之后,已经读大四的黄小松决定先找一份工作,在实践中积攒经验。在同学的支持下,他投简历参加了一个名为《非你莫属》的求职栏目。最终,黄小松在节目里选择了香港国际翼咖啡美食传播有限公司提供的月薪4000元的管培生职位,从此与“咖啡之翼”结下了不解之缘。

初入公司,黄小松在长沙“咖啡之翼”的门店中做了9个月的基层工作,刚开始端盘子时,黄小松多少也觉得委屈,他自我调节心态,用心工作,终于,9个月后,黄小松被提拔为天津分店的店长。3个月后,他将门店的业绩由甩尾做到第一。

说到如何将咖啡厅经营得更好,黄小松表示,最重要的是客人的感受,他会培养顾客的归属感,比如让顾客参与到餐牌的设计,推荐自己喜欢吃的菜作为餐厅菜品。“只要顾客推荐的菜上了我们的餐牌,别人每点一次,这名顾客就能有10%的提成。”黄小松笑道,虽然提成不多,但却能拉近顾客与餐厅的距离,让他们真正喜欢上这里。“我计划两年内开3家店,或许还会涉足其他领域。”对于未来,黄小松很有信心能打造自己的咖啡品牌。

再度创业注重与顾客互动

2014年6月,正当黄小松的事业蒸蒸日上时,选择了辞职,“我一定要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店。”抱着这样的信念,黄小松开始考察市场,并最终决定回武汉开店。

这一次,黄小松花了3个月的时间考察、做规划。2014年10月,他与朋友筹资220多万元,在光谷开了家“咖啡之翼”。营业3个月以来,咖啡厅的生意从亏损向持平靠拢,比黄小松预计的亏损6个月理想得多。现在的黄小松,看着店内的一壶水果茶,都能清楚说出里面应该放几颗金橘,完全不同于大学时的懵懂。“学生阶段时创业,亏了是怕没面子,现在亏了是怕别人失望。”黄小松说,合伙人将经营权交给了他,他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责任编辑 林倩]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