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当前位置:首页  政策法规  政策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否认“高校转型说”

来源:系统管理员浏览量:879发布时间:2014-11-26

地方高校应坚持坚持再坚持

  关于今年以来社会高度关注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说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首次给予回应说:“你听到了我讲‘转型’吗?一个都没有。在其他讲话中也从没有出现‘转型’。”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破解以往区域高等教育趋同发展、与经济社会多样化需求不相适应的难题中早就做了,且做得好好的,还往哪边转?地方高校就是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做得好的坚持下去成绩会更大。”张大良说。

  张大良司长是在第七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研讨会暨中国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大会期间,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就地方高校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作出上述表态的。

  据教育部高教司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5%,各级各类高校就学总人数达到3460万。其中有部分省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等指标由大众化阶段开始进入普及化阶段。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张大良说,高等教育界尤其是地方高校要克服一些定位不清、盲目攀高和贪多求全等倾向,切实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千校一面”问题。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办学的首要使命和根本任务”张大良表示,地方高校必须彰显“地方性”这个特征,想地方之所急,做地方之所需,全方位开展好教育、科技、文化、信息、咨政和志愿服务,才能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高校办学空间,实现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张司长指出,学科专业是办学的基本要素与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地方高校要认识并坚持好两个原则

  一是对现有的学科专业格局,坚持存量调整。设置学科专业不在多、不在全,而在于优、在于特、在于强。如果盲目追求所谓“综合性”、“全科式”发展模式,必将导致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被进一步稀释、分散。

  二是在新设置学科专业时坚持增量优化。地方高校要紧密结合地方需要,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人才需求,主动调整优化学科专业,打造一批地方和行业急需、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并形成若干个学科专业群。

  “师范、艺术、体育以及农林、水利、地矿、石油等行业背景突出的地方高校,一定要突出行业特色,坚持为行业发展服务建设特色的学科专业。”张大良说。以安徽省为例,2008年以来,该省教育厅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开展深度合作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

  “人家做得好好的,叫人家还向哪边转?”张大良自问自答地说,安徽省推进高职高专、应用型本科、具有特色高水平的地方高校分类发展、内涵建设、整体提升、各具特色、争创一流的行动计划与我国高等教育同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三境界”,是一脉相承的。

  据介绍,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三种境界第一种是主动服务,所有的高校都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二种是全面支撑,这一块高职高专的作用不是很大,主要由应用型本科学校在主动服务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支撑;第三种是创新引领,由国家重点大学以及有特色、高水平的地方高校在做好主动服务、全面支撑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引领。

  “从安徽省到长三角,从长三角再到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两湖地区以及西安、成都、重庆组成的‘西三角’等等地区,地方高校在主动适应和全面支撑国家、省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都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只有这样,‘十三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才能上新台阶。”张大良说。

(《中国青年报》记者 李剑平)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