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纺织大学遵循“大思政”教育理念,坚持探索规范思政实践课教学十余年,通过独立设置课程、设计独特的教学内容、融合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三支队伍等一系列创新做法,形成思政实践与专业实践、“三下乡”社会实践“三合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全面提升了实践育人质量,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规范化建设思政实践课教学体系

目前高校思政实践教学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亮点突出,但认识有差异,随意性大,质量参差不齐,标准规范明显不足。武汉纺织大学积极推进落实中宣部、教育部“规范实践教学,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切实提高实践教学实效”的要求,率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率先单独设置“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规范实践流程及考核标准,独特的教学设计,为大学生实践方式方法进行专题理论指导。单独设置“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部”,加强课程建设,统筹实践协同,组织编撰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导论》。系统性、全流程的改革创新,全面规范了教学体系,提升了思政实践教学实效。

规范化构建思政实践协同机制

目前高校重视实践,积极投入,但实践育人资源分散,实践基地或重复建设或闲置不用,各部门分别组织实践,协同效应明显不足。武汉纺织大学依托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专业学院及学工团委等部门联合的协同工作小组,推进思政实践与专业实践、“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同向同行,统筹推进实践育人协同创新。学校积极共建共享已有思政实践基地、专业实践基地和“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统筹校地合作,充分利用已有实践基地,不断建设新实践基地,着力建设虚拟仿真思政体验教学中心。思政实践与专业实践、“三下乡”社会实践融合协同,将专业能力的强化与思想素质的提升结合起来,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效衔接,实现成才与成人的统一。

规范化融合思政实践课队伍

目前高校学生数量庞大,单独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思政实践全员覆盖,队伍明显不足,或是规模有限,或是放任自流,未充分挖掘发挥学校思政工作队伍潜力。武汉纺织大学充分发挥思政工作队伍协同效应,推进实践育人队伍融合。辅导员学科归属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思政课教师一起培训提升,思政课教师参加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专业课教师为思政实践进行专业指导,思政课教师作“三下乡”社会实践指导教师,辅导员参加思政实践的集体备课。三支育人队伍同向同行,形成实践育人合力,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规范建设提升实践育人质量

思政课教师积极创新,成绩突出。先后获国家社科基金思政研究专项项目、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湖北省高校教学研究项目等教学科研项目支持;思政实践课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思政实践课教学团队获批省级教学团队;获评湖北省教学成果奖3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等多项。

大学生激发创新精神,增强竞争力。“绿色环保协会”获团中央“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等多种称号;“蓝灯志愿团”获得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等多项大奖,“青春护农实践队”连续多年获得团中央暑期社会实践专项项目奖励。优秀实践报告作品结集出版《思与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实践报告论文集》等多部。近三年来,学生团队参赛项目逐年攀升,中国“互联网+”大赛获得国奖4项,省奖4金10银15铜,“挑战杯”大赛获得国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省赛特等奖3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0项,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获得团中央专项建设项目7个,优秀项目1个,优秀调研报告1篇,优秀团队3个,学生先进个人1人。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