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各单位:
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附件1)精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定于2020年6月至11月进行。结合省教育厅有关工作要求及我校实际情况,依据《金沙9001cc 以诚为本学生课外竞赛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现将我校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大赛目的与任务
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大赛旨在激发全校学生的创造力,激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锤炼意志品质,开拓国际视野,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
以赛促教,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深化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推动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形成新的人才质量观、教学质量观、质量文化观。
以赛促创,搭建成果转化新平台。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形成我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三、比赛时间
2020年6月-8月
四、组织机构
(一)“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领导小组
组 长:张 俊
副组长:亓小林
成 员:陈义文、陈涛、樊良、邱玉添、张晓骏、张兆国、王学东、张培林、应时、杨昌柱、张金海、王海文、刘雄华、何顶新、金学武
职 责:负责我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初赛方案审核、组织实施、项目评审与推荐等工作。
(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办公室
领导小组下设“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办公室,具体负责大赛的报名、比赛、培训与复赛组织工作。
办公室主任:金学武
成 员:汪雅乔、朱剑枚、叶之培
各二级学院自行成立院级竞赛办公室。
(三)“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指导小组
各二级学院成立指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总支书记、分管教学副院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各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指导老师、辅导员组成,负责本院学生的参赛动员、组织、指导与推荐校赛项目遴选工作。
五、参赛办法
(一)参赛报名
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进行报名。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 2020年6 月11 日,校级初赛报名截止时间暂定为7月24日,具体根据湖北省复赛安排适当调整。详细注册报名方式请查阅《学生操作手册》(附件2)。
为给参赛同学做好比赛咨询与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建立了学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QQ交流群,群号:750520135,欢迎同学们进群交流。
(二)校级初赛
学校定于8月举行校赛决赛,比赛采取二级学院初评推荐和学校线上路演复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各二级学院组织初评对本院申报项目进行打分排序,学校根据各二级学院报名项目总数及申报项目总体质量分配参加校级线上路演复评。全校共计遴选40个项目参加校赛决赛,校赛决赛设金奖5项,银奖10项,铜奖15项。
六、参赛项目要求及参赛对象
参赛项目及参赛对象要求按《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文件要求执行。各二级学院“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指导小组应根据通知要求,引导在校学生和符合条件的毕业生积极从实际创业、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及结合教师科研等方面进行项目申报。
课赛结合,本次比赛重点依托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创业基础》课程开课情况,原则上要求2018级本科及2018级专科学生全员参赛。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协调做好各班《创业基础》授课教师与班级辅导员对接,指导学生报名参赛。
各学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组建团队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学校继续重点扶持10支左右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团队,并根据活动成效对每个团队给予3000至5000元经费支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要引领学生将个人成长发展与国家建设相结合、将培育创业精神与坚定理想信念相结合,结合本地扶贫工作特点,认真研究制定方案,组织青年大学生、企业家、投资人走进基层、乡村、西部和革命老区,将高校的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到广大农村地区,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七、参赛奖励
为营造更好创新创业教育氛围,鼓励和支持更多师生积极参与大赛,学校对参赛学生及指导教师按以下标准给予奖励。
(一)学生奖励
获奖级别 | 奖励标准 | 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标准 |
校级前60% | / | 负责人1学分,成员0.5学分 |
校级铜奖 | 获奖证书 | 负责人1.5学分,成员1学分 |
校级银奖 | 获奖证书 | 负责人2学分,成员1.5学分 |
校级金奖 | 获奖证书 | 负责人3学分,成员2学分,创业基地支持 |
省级铜奖 | 获奖证书及奖金 | 负责人4学分,成员3学分 |
省级银奖 | 获奖证书及奖金 | 负责人6学分,成员4学分 |
省级金奖 | 获奖证书及奖金 | 负责人8学分,成员6学分 |
国家级奖项 | 获奖证书及奖金励 | 按省级标准2倍认定 |
(二)指导教师奖励
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比赛的,根据指导团队参赛成绩,依据《金沙9001cc 以诚为本学生课外竞赛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对指导教师给予公共服务工作量认定和精神及物质奖励,具体标准经学校课外竞赛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公布。
八、赛程安排
(一)动员报名阶段(2020年6月至2020年7月)
1.组织召开大赛工作会议,部署大赛组织工作。
2.全面启动校内宣传,各学院组织主题班会动员学生广泛参与,有针对性地组织竞赛培训。
3.各院“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指导小组对参赛学生或团队进行立项及指导,并通过网上项目申报平台提交参赛项目。
(二)学院初评阶段(2020年7月底)
1.由校竞赛办公室反馈各二级学院成功报名参赛项目名单。
2.各二级学院对本院参赛项目进行学院初评,并将初评结果报由校竞赛办公室。
(三)线上路演校赛阶段(2020年8月)
个入围项目进行线上路演,根据路演得分确定校级初赛奖项和参加省赛项目。对具备较好发展潜力的创新创业项目,通过学校创新创业基地给重点资助与扶持。
(四)修改上报阶段(2020年8月下旬至省赛参赛上报截止日)
1.根据评审结果确定代表我校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初赛的项目名单。
2.对重点推荐参加省赛项目进行跟踪指导,提出修改意见,指导备战省级比赛。
十、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本次竞赛活动是进一步增强我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良好机遇,各学院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广泛发动,认真组织,扩大参与面,力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加强宣传发动。以本次“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为契机,各学院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大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校内媒体做好宣传工作,营造氛围、形成声势,使广大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意义、目的和要求,使其在学院中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
(三)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各单位要有组织、有步骤、坚持不懈地推进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蓬勃开展,努力发现和培养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的能力。各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向参赛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技术支持,指导、帮助学生按要求履行申报手续。
附件1: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doc
附件2:学生操作手册.pdf
金沙9001cc 以诚为本
2020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