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云)五年改革创新,五年砥砺前行。
展开五年答卷,湖北工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全总工作安排,忠诚党的工运事业、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一批具有湖北特色的经验可圈可点、亮点纷呈,为全国工会工作创新发展贡献了“湖北智慧”,为湖北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工会贡献”。
湖北出台全国首个关于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决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党的二十大发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动员令,湖北省正在奋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更加需要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践行“三个精神”。
2023年5月25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了《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决定》,并于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是全国首个由省级人大出台的关于劳动领域重大事项的决定。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湖北抢抓重大机遇,首开全国先河为“三个精神”立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更好组织动员广大职工投身湖北先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的重要保障。
《决定》在荆楚大地上发出了“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宣传号召,必将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劳模工匠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广大职工群众的凝聚力、引领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汇聚磅礴力量。
湖北省新时代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闪亮登场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湖北省总工会勇于探索、守正创新,着力打造新时代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品牌。
2023年1月5日,省总工会成功举办全省新时代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展示交流活动,集中发布十大经典案例、十大优秀案例,用直观、可视、立体化方式生动呈现,引发广泛社会影响,达到春风化雨、培根铸魂之目的。
“双十佳”案例内容丰富、循循善诱、润物无声。有对“三个精神”的具象化宣传,有发挥工运资源优势的红色课堂,有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注入“心”能量的心理关爱,有以文化人的“云端”文化艺术节,有把读书活动与交通运输相结合的流动思政课堂……一个个有温度、有创意、接地气的案例,如春风化雨般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增进了感情、活跃了文化、激发了斗志,进一步筑牢了全省职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展示交流活动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思想引领聚伟力 凝心铸魂谱新篇”为主题,以“视频短片+案例讲述+颁奖词”相结合的形式逐一呈现和隆重发布十大经典案例。在讲述环节,一线职工、劳模工匠代表一一登台,畅谈经验做法,富含诗意的颁奖词将全场氛围推向高潮。活动全程现场直播,20多万名职工收看,受到社会广泛赞誉,线上线下观看职工纷纷点赞:“太精彩了。原来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做得这么生动、鲜活、接地气,真正做到了职工心坎上。”
千万职工投身双“百千万”劳动和技能竞赛
竞赛体系系统集成焕然一新,竞赛覆盖面之广前所未有,焕发劳动热情前所未有!
2023年2月21日,聚焦重大战略、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湖北吹响双“百千万”劳动和技能竞赛“集结号”,号召全省千万职工在新一年竞赛活动中建功先行区、当好主力军、唱响劳动美。
省总工会启动双“百千万”劳动和技能竞赛,旨在:依托“百项重点建设项目”、千家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带动万家产业链企业开展劳动竞赛;确定百个工种、举办千场竞赛、组织万家参赛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良好态势。
其中,“百项重点建设项目”聚焦重大交通设施、城市基础建设、产业承载硬件等;“千家重点产业龙头企业竞赛活动”聚焦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万家产业链企业竞赛活动”聚焦构建新兴产业集群、促进重点产业强链补链。
干出拼搏赶超的加速度,赛出创新发展的新局面。湖北工会用好劳动和技能竞赛“传家宝”,迅速掀起了全省千万职工凝心聚力谋发展、比学赶超创伟业的建功热潮。
湖北在全国率先印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改革。
2017年8月,省委、省政府落实中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印发《湖北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这是全国首个产改实施方案。
五年来,省总工会认真履行省委、省政府赋予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牵头责任,协同成员单位和参与单位,出台实施85项配套政策举措,“五大任务”全面落地落实。
产改成果丰硕,全省千万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更加坚定,在共建共治共享中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有效发挥,为先行区建设提供了坚强支撑。
一批产业工人从幕后走到台前,刘佑年、孙红梅、梅琳、阎敏、周永和等产业工人先后被评为“大国工匠”。
湖北“法院+工会”诉调对接在全国率先实现全覆盖
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中打造湖北亮点,在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彰显工会作为。
我省各级工会千方百计维护职工权益,多元调解促进和谐,“法院+工会”诉调对接在全国率先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调解案例逾万件,调解成功率超过50%。
省总工会加强与省法院紧密合作,全力推进“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为职工维权开通了“快车道”。工作分四步走:2019年,在20个市县首批试点,实现路径“破题”;2020年,在40个市县第二轮推进,在增强实效上“解题”;2021年,在22个市县第三轮推进;2022年,全面推进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以全域覆盖“答题”。
湖北“法院+工会”工作受到最高法、全国总工会领导的批示肯定;2022年省法院在向省人大作报告时,把“法院+工会”作为单独附件;在今年省委依法治省办“保障新发展 法治惠民生”办实事展示活动中,“法院+工会”荣获“十大优秀案例”。在此基础上有力推进“人社+工会”裁调对接工作,进一步提升协同联动维权效能。
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工会路径”
共同缔造推试点,工会服务到家门。
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是湖北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一项重点工作,全省工会组织积极践行,创新融入,取得良好成效。
2022年8月以来,省总工会第一时间出台实施工会参与共同缔造“12条”措施,通过宣传发动、项目带动、活动推动、各级联动的“四动”举措,省、市、县三级工会兴办试点161家,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群众“一起想”“一起干”,打造了一批工会参与基层治理的工作样板,形成了一批工会引领职工群众的经验做法。
在参与共同缔造行动中,全省工会着力推动“三个覆盖”:扩大工会组织覆盖、延伸工会服务覆盖、拓展工会联系覆盖。
在此基础上,今年6月省总工会印发《关于开展“建会建家·共同缔造”行动提升工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水平的工作意见》,提出全省工会以乡镇(街道)工会—村(社区)工会—区域(行业)工会等“小三级”工会组织建设为主要领域,以共同缔造为重要理念和方法,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服务广泛、精准高效的网上网下职工群众“共享之家”等多项务实举措,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实现全域覆盖,努力形成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工会路径”。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星闪耀工匠精神熠熠生辉
“加入工会,就像有了家,我们的劳动权益有了保障。”
湖北工会把组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作为深入工会改革的重要任务,深入推进“会、站、家”一体化建设,最大限度把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到工会中来。
2018年以来,全省工会锚定“四大重点”群体,采取平台“重点建”、行业“系统建”、区域“兜底建”等方式抓建会,通过网上入会、扫码入会、集体登记入会、流动窗口入会等方式推动入会。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新业态基层工会3355家,会员66万人,其中“四大群体”会员达到34.61万人。
各级工会注重从中发现和培育先进典型,组织引导其广泛参与志愿服务、社区建设等活动,为基层治理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一批优秀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涌现。湖北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硚口分公司经理汪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武汉市“饿了么”汉街站点外卖小哥郭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90后滴滴网约车司机王利,省劳动模范、韵达湖北咸丰网点快递员黄鄂林等都是优秀的代表。
叫响“鄂有绝活”
职工创新创造活力奔涌创业缔造新生活,创新建功先行区。
近年来,省总工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锚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擘画的发展蓝图,把推动职工创新创业作为切入点,集聚资源、创新方式构建了以“工友杯”职工双创大赛和“鄂有绝活”高技能人才技能大赛为牵引,以众创空间、服务体系、成果对接为载体的工作体系,持续推动职工创新创业与高质量发展大局深度融合,成功孵化推介了一批职工双创优质项目,培育新增了一批市场主体,带动百万人次就业,为建设全国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注入强劲动能。
自2018年首届大赛举办以来,“工友杯”已经成为工会组织服务职工创业创新的响亮品牌。近年来,湖北省职工双创成果对接活动聚焦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助推发展先进制造业等,组织开展了32场成果对接活动,促成164个项目成功签约,意向合作签约金额达33.69亿元。
作风实起来能力提起来工作亮起来
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管会,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打造一流机关、一流队伍。
五年来,全省工会紧扣“强三性”“去四化”要求,持续加强清廉工会建设、作风能力建设,先后开展“我为职工办实事”“下基层蹲点”等活动、深化“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等,推动机关干部深入车间班组、基层一线,与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针对企业发展、职工诉求以及工会发展中的难点大兴调查研究,及时纾困解难。持续推进年轻干部培养工程,开展年轻干部红色教育、技能大比武等,促进薪火相传。牢记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狠抓依法治会和“十规十率”建设,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宣教月等活动,每年召开全省工会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机关清廉、政治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