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讲座主要内容:我国不良资产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不良资产行业的投资有着逆经济周期、进入壁垒较高等特点,且相关人才培养耗时大。目前,我国不良资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行业内人才严重短缺。
首先,宋昕博士指出,我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政策性阶段、商业化转型阶段和全面商业化阶段。第一阶段是1998年至1999年,当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超过30%。根据巴塞尔协议,银行需要对不良资产进行剥离。由此四大资管公司成立并进行了第一次剥离。第二个阶段的标志为银行将不良资产以折价的形式卖给四大资管公司(也称第二次不良资产剥离)。这种折价转让具有商业化特点,被称为商业化转型阶段。2010年和2012年行业迎来了第三个阶段:国务院批准资管公司开展非金融企业不良资产管理业务,地方性资产管理公司、小型民间资管公司及各类资管服务业态纷纷出现。标志着我国不良资产行业进入全面商业化阶段。
其次,在引入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历程后,宋昕进一步介绍了我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产业链上中下游现状。行业的上游是不良资产的来源,包括金融业的银行、券商、P2P、租赁公司以及非金融行业的国有企业、财政资产等。其中,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银行金融机构处于不良资产提供水平的高位;行业的中游是不良资产的接收方,包括四大全国性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AMC)和地方性AMC。四大AMC体量大,规模效益明显,而地方AMC在处置体量小、数量多、且散的不良资产更具优势,处理方式更加灵活且有针对性。行业下游是资产的投资方,主要包括财务投资者和产业投资者。不良资产经过AMC分包后进入市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青睐创新和定制化服务。
随后,宋昕具体分析了我国不良资产行业发展趋势。他强调,行业上游不良资产供给的充足是受到经济政策宏观调控和疫情冲突的双重影响。宏观调控措施强调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宏观环境上增加不良资产的行业容量;新冠肺炎疫情使实体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资金链紧张,进一步加大了不良资产的供给。
宋昕对行业中游竞争格局加剧的情况进行了举例说明。他说,四大收购银行不良资产价格从普遍的2-3折,已经上升至4-5折,甚至有个别的资产价格高达7折左右。在地方性AMC加入市场后,整个AMC行业的竞争明显加大。在这样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游企业处置不良资产的能力愈发重要。
再次,对于行业下游,宋昕从国内的投资者逐步接触不良资产形式的逆周期资产的视角出发,进一步分析了现实情况。他说,不良资产处置逐步商业化、市场化、规范化,借助各类衍生服务平台,高净值客户、个人投资者除了参与到以不良资产为基础资产的各类基金、资管计划中,也更多的直接参与到不良资产的投资。未来下游产业可能会朝着更加专业化、标准化服务的方式与中游产业合作的方式发展。
宋昕在讲座中指出,为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逐渐放宽政策要求、简化不良资产跨境转让的程序。以深圳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有限公司的跨境转让业务流程为例,境外投资机构、境内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前交所实现不良资产跨境转让,总共可涉及三个相对独立的子业务:保证金业务,挂摘牌业务以及跨境资金交割业务。前交所交易流程简明规范,致力于打造品类丰富、安全高效的金融资产交易平台。
回顾2020年不良资产的发展状况,宋昕总结说,疫情的影响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的经济下行,导致不良资产市场趋势逐步上升。许多经营性企业的流动性出现问题,银行业和信托行业风险资产规模及不良率持续攀升。资本市场在黑天鹅事件影响下风险不断集聚。比如华晨集团、紫光集团及永城煤电信用债相继发生违约,引发了信用债市场的大地震,部分行业、地区债券随之暴雷。此外,非金融机构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坏账问题也在累积。截至2019年末,全国已有上百家大型企业出现严重流动性困难、破产等情况。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进一步加大,经济手段和政府支持协同推进逐渐成为当前不良资产经营的主导模式。AMC也需要提升自己处置资产的专业能力以更好地匹配多样化不良资产类型。
最后,宋昕对于2021年不良资产行业发展提出几点看法。考虑到目前我国经济仍然受到很大压力,以及中美贸易战不确定因素。不良资产作为一种逆周期资产,很可能迎来自己的“黄金十年”。宋昕特别提出不良资产行业经营手段需要契合当前“互联网+”趋势。比如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债务人精准画像将大大提高催收效率。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可以对债务人的资产情况做到精确统计。通过“互联网+不良资产”经营模式,AMC能够更好地发挥价值发现和市场发现功能,这也是不良资产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