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所设置的各种课程类型及具体科目的组织、搭配和比例。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学校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学校转型发展,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加强课程建设,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业有实力、‘双创’有能力、发展有潜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二、构思设计
“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科教育课程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实践教学课程平台、创新创业教育和课外拓展平台构成,每个平台下设必修和选修课程模块。具体对应课程见下表所示:
平台 | 模块 | 对应课程类型 |
通识教育课程平台 | 通识教育必修模块 | 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体育和健康类课程、大学外语类课程、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军事训练类课程等 |
通识教育选修模块 | 人文类、科技类、经济生活类、艺术体育类、教育类等课程 | |
学科教育课程平台 | 学科教育必修模块 | 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类课程(2012版国家本科专业介绍中核心课程/知识领域) |
学科教育选修模块 | 跨学科的交叉知识类课程 | |
专业教育课程平台 | 专业教育必修模块 | 学生从事本专业各类活动应具备的基本/通用能力,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以课程群(组)的方式模块化 |
专业教育选修模块一 | 学生从事本专业不同岗位群应具备的专业特长能力,专业方向课程以课程群(组)的方式模块化(至少两个方向) | |
专业教育选修模块二 | ||
专业教育选修模块三 |
平台 | 模块 | 对应课程类型 |
实践教学课程平台 | 实践教学必修模块 | 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课程综合实训等 |
实践教学选修模块 | 对应专业方向开设的实训课程 | |
创新创业教育和拓展平台 | 创新创业必修模块 | 创新创业基础课、技能课 |
创新创业选修模块 | 创新创业选修课、实战训练等 | |
拓展提高选修模块 | 第二课堂、课外创新实践等 |
在“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中,各专业可以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市场需求、生源特点等因素科学而灵活地设置课程,各模块课程的设置既要考虑学科专业理论体系要求,又要考虑社会、行业、企业及学生发展的需求。各模块课程既相对独立,又有机结合、相互支撑,共同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基本原则
(一)以学生发展为目标
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应以满足学生主体发展需要为目标,其实质是为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做准备的教育。必选修模块的设置,要考虑同专业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结构要求。选修课的设置,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差异,各专业的选修课学分比例不少于20%。在专业教育平台中,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设置不少于2个专业方向,开设不同的选修课程群,让学生根据个人特点和发展意愿选择。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一线工作的现实需要及发展趋势为依据设置课程,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具备的能力具有适应性、系统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有助于学生顺利进入职业领域并具有职业发展潜力。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将传统的以知识输入为导向的教学观念,转变为以能力输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细化分析各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能力。
(三)以通识教育为基础
为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针对生产、管理一线工作中面对的工作内容、要求、环境的变化等挑战,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能力,还要有良好的修养和素质。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构要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通识教育平台除了开设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思政、英语、体育等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外,还要开设系统化的、丰富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一般应涵盖人文类、科技类、经济生活类、艺术体育类、教育类等课程,要引导学生文理并重,全面发展。
(四)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应用型课程结构体系要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要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拓宽实践教学的形式,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提升实践教学的水平,使学生能迅速适应行业、岗位的职业需求。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平台开设,包括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包含在各门课程中的实验、课程设计等分散实践教学环节,在相应的课程平台中设置。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占总学分的比重,工科类专业不少于40%,经管类、文法类和艺术类专业不少于30%。
(五)重视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在当今社会是国家、企业乃至个人综合竞争力的核心。重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更有后劲和发展潜力。各专业应结合专业特点,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如《商业实战》、《团队激励与沟通》、《创业政策解析与实务指导》等课程。另外,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科技竞赛、创业训练、职业技能培训和素质拓展提高等,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建设方案
(一)专业课程安排结合企业需求设计
在明确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的前提下,各专业要主动邀请合作企业,召开专业人才培养研讨会。校企双方各派技术骨干和专职教师参会,对培养方案中课程的设置进行讨论,删除已无实效的课程,增设社会紧缺的新课程,设计出既符合行业规范标准,又兼顾学院教学规律的课程安排。
(二)课程模块化,教学过程“渐进式”发展
吸收“项目教学、单项强化”做法的优点,将同类型的专业课程归为一个模块,集中时间段授课,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同一模块的课程,按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渐进式的教学模式,即根据同类课程之间的逻辑联系,分成若干阶段进行授课,一般理论基础部分由学校教师先承担,技能传授部分由企业技术人员后承担。这样对课时的占用和分配更紧凑,能增加单元课程的课时,并提高学生知识吸收的效率。
(三)项目带入课堂教学,课程教学大纲校企合作完成
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以往的教学大纲撰写工作都是由主讲教师根据教材、讲授内容独立完成。为体现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及要求也要及时修订。结合企业技术骨干的经验,对课程单元知识点的传授,追加若干项目实体案例扩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社会实际生产操作流程,讲解知识点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开放,资源共享,做好产学研结合
在信息爆炸的社会环境下,需要我们打开封闭的教学环境,走出去才能引进来,教师走进企业实践,带来企业项目教学项目和方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把教学和项目生产,乃至科研三位一体。利用可利用的一切资源为民办高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建立健全的课程体系,做到以项目促教学,以教学促发展的良性循环轨迹的发展路线。
(五)真题真做,增加教学内容的应用性
课程教学加入项目教学后,注重理论知识讲授的传统教材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而许多体现社会发展的最新动向及科技手段的课程内容,由于商业机密或者知识产权问题也无法在教材上体现。因此,在教科书的选择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企业内部流通的项目资料作为课程讲义或教学参考资料使用。待项目完成公开发表之后,再与企业联合出版以相关项目为主的教材,既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不再停留在理论说教的枯燥课堂形式教学上,增加教学内容的信服力,也让学生早日接触到职业规范的工作要求,适应将来的工作环境。
(六)做好长效机制的把握和维持
课程体系改革作为教学改革,有成功也有失败的可能。各专业不能因害怕失败丧失改革信心,而要在失败中汲取成功的经验,并随时调整改革的力度,为长效发展的目标提供可能;不能为一时利益,而忽略了全盘的长远计划,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漫长的,因此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为以后进一步深入全面的开展教学改革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和基础。
五、建设计划
按“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长效发展”的思路,以制定新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为契机,从今年开始启动课程体系构建。计划在三年内,完成全校所有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
(一)具体专业安排
启动时间 | 完成时间 | 课程体系改革专业(个数) | 备注 |
2016年 | 2018年 | 金融学、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新闻学、视觉传达设计(8个) | 转型改革试点专业 |
启动时间 | 完成时间 | 课程体系改革专业(个数) | 备注 |
2017年 | 2019年 | 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会计学、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生物工程、法学、广告学、环境设计、绘画(14个) | 老专业 |
2018年 | 2020年 | 文化产业管理、国际商务、财务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物业管理、物流工程、物联网工程、生物制药、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产品设计(11个) | 新办专业 |
(二)具体工作进度:
第一年:完成社会需求调研,明确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与合作企业共同研讨,对培养方案中课程的设置进行讨论,删除已无实效的课程,增设社会紧缺的新课程,设计出既符合行业规范标准,又兼顾学院教学规律的课程安排。
第二年:吸纳企业技术骨干,共同讨论课程授课内容及方式,特别是同模块的专业课程,用渐进式的教学模式,集中时间段授课,并落实企业技术人员给学生授课事宜,即一般理论基础部分由学校教师先承担,技能传授部分由企业技术人员后承担,追加若干项目实体案例扩展。
第三年:校企合作完成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力争以出版教材、订单培养等形式落实教学内容改革事宜,并申报省级、校级教学成果、质量工程项目,通过学校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成立金沙9001cc 以诚为本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指导和监控课程体系建设的落实情况,并为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经费、实验设备等各项保障措施。
2.组建各专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联系企业,指导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课程建设工作,共同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共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二)政策保障
1.人事管理保障。给予专业系部在专业教师引聘方面更大的自主权。严格落实院校两级管理制度,在双师型教师培训、教师企业锻炼、教师进修、兼职教师聘用与培养上给予专业以决定权,保障专业教师的培养、锻炼和引进。
2.教学管理保障。鼓励在教学管理上,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个案处理,先行先试。在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实践教学管理、分段式教学、短学期制、弹性学制、课程选修安排等方面给予专业以更大的自主权,大胆先行先试。
3.建设经费保障。除转型改革试点专业建设经费外,合理利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研究等项目经费进行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改革。对企业技术骨干承担的校内实训及实验课,课酬标准可以参考市场进行上浮。另外,每年专项经费支持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之间进行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鼓励教师积极为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鼓励其进行项目转化,学校进行项目认定,并提供经费支持。
金沙9001cc 以诚为本
2016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