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查询

我院2022年工作要点

发布者:jwb发布时间:2022-03-12浏览次数:276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学校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学校喜迎建校20周年的校庆之年。2022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十四五”发展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狠抓落实为保障,深入推进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应用型工商大学建设,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开创十四五学校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和建校20周年献礼。

一、加强党的领导,提升保障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能力

1.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压实学校党委管党治党、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细化从严治党“一岗双责”主体责任清单,建立党建工作逐级压实的责任制和党建工作目标考核机制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积极推进“清廉学校”建设。(牵头单位:党群工作部,责任单位:学校各单位)

2.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持续锤炼党员队伍、干部队伍、党务工作者队伍。制定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施方案,多形式多途径掀起全校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充分汲取指引新时代民办高校事业改革发展的经验智慧。(牵头单位:宣传策划部、党群工作部,责任单位:思政课部、学校各党支部)

3.高质量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施先锋模范工程,开展第二届“感动工商人物”评选表彰活动。党建工作与学科专业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科研与社会服务等紧密结合,创新“党建+互联网”模式,打造校院两级党建工作精品基层组织党建品牌。开展“优秀组织生活工作展示”活动,重点选树推荐一批党支部工作案例,推动“三会一课”与“支部主题党日”深度融合。深化湖北省“对标争先”计划,加大学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的培育创建力度;深化“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申报创建教育部教师“双带头人”支部项目。(牵头单位:党群工作部,责任单位:学校各党支部)

4.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显成效。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的有效衔接,推进各类帮扶政策统筹、资源统筹、力量统筹、机制统筹。优化整合机构职能,充分发挥加强“三农”工作的综合效应,协同推进乡村振兴。依托学校专业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多种乡村振兴工作路径和模式。(牵头单位:党群工作部、社会合作与发展部,责任单位:学校各单位)

5.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与安全稳定。落实上级各项要求,进一步压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做好校园防疫技术和形势研判,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日常防控和应急处理工作,开展卫生健康教育和服务,提高疫情防控应变能力和综合保障力度,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推进校园监控改造升级和校园智慧安防分期建设,加强技术防控措施。加强安保队伍建设,深化校地协作,推进校园疫情防控和平安建设群防群治。(牵头单位:学校办公室、后勤管理部、保卫部,责任单位:学校各单位)

6.精心组织开展校庆各项庆祝活动。以庆促建,将校庆筹备各项工作作为加快学校发展建设的重要抓手,促进经验特色凝练、精品成果展示、基础设施升级、校园环境美化、治理能力提升、师生人心凝聚。高质量完成校庆文化建设项目,高标准做好校庆重大庆祝活动的组织实施。(牵头单位:校庆办公室,责任单位:校庆专项工作组)

7.加强舆论宣传和校园文化氛围营造。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进一步完善宣传工作体系,创新宣传工作机制,制定并实施学校建校20周年校庆宣传方案深化文明校园、双创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建设,进一步彰显学校文化特色,弘扬“武工商精神”。(牵头单位:宣传策划部,责任单位:学校各单位)

二、推动学科专业建设,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8.聚集资源加强学科建设。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与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审核评估结合起来,加大特色学科群建设,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特色团队建设,加大经费支持和奖励力度,实行目标考核和动态调整。(牵头单位:科技部,责任单位:各学院)

9.加强专业建设持续加强9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继续争创省级一流专业,争取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推动“新工科”“新文科”专业发展, 培育“金专、金课”。力争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在国家主流平台上线运行课程3门。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至少遴选1个试点专业。(牵头单位:教务部,责任单位:各学院)

10.努力推进申硕工作。加强学位授权单位和学位授权点内涵建设,开展校级授权点建设(培育)立项,加大建设力度,抓关键、补短板、强弱项,强化优势特色,提高核心竞争力,“以申促建”“以申促强”。(牵头单位:研究生工作部〔筹〕),责任单位:学校各单位)

11.加强“联培”工作。稳定与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拓展其他高校“联培”工作,探索“联培”形式和培养模式,扩大“联培”规模。(牵头单位:研究生工作部〔筹〕,责任单位:学校各单位)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12.牢筑思政铸魂育人阵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武装,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进“五帮五促”,扎实做好一线学生工作。深入“四史”宣传教育,用好讲好大思政课,做好各项主题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加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为导向,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推动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改革,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等工作,力争获批省级课程思政认定项目1(牵头单位:学生工作部、教务部,责任单位:思政课部、各学院)

13.加强教学管理与改革。落实“学生中心、以本为本”精神,突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主题,严格落实教学工作规范,切实规范课堂教学活动;加强人才培养各环节质量监控,改进和完善理论课堂、实验、实训、实习以及毕业设计(论文)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开展校内教学质量奖评选,强化质量评价结果的使用。加强院校两级督导队伍建设,提升教学督查效能。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订学校审核评估初步方案,大力推进对标建设推进“成果导向”教学改革,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改革成果,力争获批省级教研教改项目5项。组织做好教学成果奖省级推荐工作,获批第九届省级教学成果奖项,力争获一等奖1项。(牵头单位:教务部、监评中心,责任单位:各学院)

14.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深入分析“十四五”学校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制订学校“十四五”国际化发展规划,进一步明晰推进国际化的目标、思路和举措。继续拓展与国外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国外硕士研究生直通车等优质项目建设。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师生线上线下国际交流活动,不断拓展学生线上线下交流项目。稳步推进留学生招生、培养与教育管理工作。(牵头单位:国际合作交流处、招生工作部、国际教育学院,责任单位:各学院)

15.全面促进学风改善。完善学风建设机制,培育学风建设特色项目,巩固第一课堂育人效果,撰写学风建设年度报告,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促进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加强教学与学生管理衔接。加强学生考风考纪教育,加大校纪校规宣传教育和违纪问题处理,做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督导。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力争获得国家级奖项不少于12项、省级奖项不少于200项。出台考研工作奖励办法,做好考研辅导和英语辅导,确保本科升学率不低于3.78%、英语四级通过率不低于44%加强先进典型宣传,开展优秀巡讲、“朋辈教育”等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权。(牵头单位:学生工作部、教务部,责任单位:各学院)

16.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教育。重构产业学院专业课程体系,切实推进产业学院建设,3个产业学院建设初建成效。以申报国家级创业学院为抓手,通过组织“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举办省级创业学院建设论坛、建设“创业管理”本科专业等,开展多层次创业型人才培养。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扶持力度,做好创业训练营与精英班工作。完善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量认定和业绩认定细则,系统开展创新创业教师培训。(牵头单位:社会合作与发展部、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责任单位:教务部、人力资源部、各学院)

17.做好招生与就业工作。适应以专业为主招生要求,完善招生宣传网络,深入落实全员、全年、全渠道招生宣传,着力提高生源质量,持续提高2022年本专科报到率、湖北招生计划完成率,实现在湖北省同类高校院校专业组(相同选科)分数线排名第9的目标。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举全校之力,坚持“生涯指导领就业、人才质量保就业、训赛提能优就业、自主创业促就业”,通过拓展就业渠道、开展重点帮扶、加强培训指导、深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确保2022年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不低于88.38%,毕业生薪酬增长率不低于6%。(牵头单位:招生工作部、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责任单位:学校各单位)

四、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18.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重视高层次科研成果,鼓励纵向科研项目经费提升,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制订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计划,大力培育标志性科研成果。充分发挥现有科研平台作用,完善科研机构管理制度;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2个产学研综合合作平台,获批1个省级学术团队;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激发内部潜力,吸收外部优势,力争获批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获得省部级科学研究成果奖2项,横向和纵向课题有新的突破。学术成果提档升级,发表核心以上论文、注册专利(含发明专利)、出版学术专著等超过100件(本、篇、项)。科研到账经费1600万元。(牵头单位:科技部,责任单位:学校各单位)

19.切实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探索社会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道路,切实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质量水平。大力开展学生职业能力培训和世界技能大赛工作,优化完善职业能力竞赛体系,深入推进赛训结合育人机制。持续建设世赛备赛参赛体系,做好第46届世赛决赛和第47届世赛备赛相关工作,举办中国技能大赛等专业赛项不少于10项,培养10名左右省级技能能手和一批双师型教师,提升现有各项国家级、省级基地综合服务能力。社会服务收入1000万元。(牵头单位:社会合作与发展部,责任单位:各学院)

五、坚持人才强校,推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20.深入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引进自有博士10人、外聘专职博士20人、学术带头人1人,开展“工商学者”选聘工作,建设高质量的教学团队;构建人才队伍一体化培养培训体系,完善“分类分级”管理机制,实施人才队伍能力提升项目。(牵头单位:人力资源部,责任单位:各学院)

21.扎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开展优秀教师典型宣传,持续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创新师德师风教育形式,开展建校20周年师德师风讲座等师德师风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健全教职工荣誉体系,持续加强师德师风正面教育和引导,加大师德失范教职工教育帮扶和处理力度。(牵头单位:党委教师工作部,责任单位:学校各单位)

六、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办学活力

22.优化办学治理体系。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完善以落实学校章程为遵循的制度规范机制、以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组织架构和决策机制、以贡献和服务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以权力下放为重点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升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加强校务会、党委会决定事项和学校重大事项的督查督办工作,实行定期检查、定期汇总、定期通报的制度,推进学校重点工作的落实。(牵头单位:改革发展与政策研究办公室、学校办公室,责任单位:学校各单位)

23.完善系列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团队等激励机制,稳定、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和中青年优秀人才。创新人才编制管理,制订教师岗位分类分级管理实施办法,修订“双师双能型”及“双师型”教师资格评定办法、本科生校外企业导师聘任及管理办法等。持续改善教职工待遇,发挥增量激励作用,解决教职工后顾之忧。(牵头单位:人力资源部,责任单位:教务部、科技部)

七、强化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校保障和服务质量

24.增强财务保障能力。完成年度收入预算目标,强化预算执行,优化支出结构,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对基本开支优先保障人员经费、基本运行经费和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控制一般性支出;对发展性开支统筹安排,量入为出,重点支持学科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牵头单位:财务部,责任单位:学校各单位)

25.完善校园基础设施条件。校庆前完成南大门及附属工程、14-15#裙楼装修、校园景观改造等系列工程建设项目,建成东北门。改造完成891011四栋学生公寓,推进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启动学校东区沿湖规划建筑建设按照《金沙9001cc 以诚为本“十四五”期间办学用房资源规划与调整方案》,完成学校各单位的办公科研区域调整,并配套做好相关服务与管理工作。做好校园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工作,推进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消除部门信息孤岛,加快智慧校园建设。(牵头单位:后勤管理部、信息中心,责任单位:教务部、图书馆、档案馆)

26.加强后勤服务现代化。完善后勤管理制度,提高后勤服务标准,加强后勤服务品牌建设,打造平安校园、节约型绿色校园加大社会化改革力度,建立完善检查考评办法和检查考评标准,规范后勤服务行为;建立服务满意度测评机制,加强后勤服务监管工作,提升服务质量。(牵头单位:后勤管理部)

27.做好校友会和教育发展基金会工作。以服务创业校友成长为重点,加强各地校友会工作,发挥学院参与校友工作的积极性,全面做好校友发展工作。完善校友工作考核和评价机制。建立“校友之家”,依托校友之家常态化举办“校友讲坛”。成立创业校友联盟,设立校友创业投资基金,定期举办“创业校友私董会”、创业校友项目路演、创业校友发展论坛等活动,以多种方式服务创业校友成长。(牵头单位: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责任单位:各学院)

28.切实抓好为师生办实事项目。围绕师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实施八项为师生办实事项目,提升师生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主要包括:持续改善教职工待遇;改善学生住宿条件;调整学院办公空间;改善师生用餐环境,设立教职工用餐专区;实施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办法;持续实施“五帮五促”;为学生提供职业能力培训;开展校庆暖心活动。(牵头单位:学校相关职能部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