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加强情感渗透力

发布者:xgb发布时间:2010-05-10浏览次数:168

引自 中国教育在线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多方面影响,这种影响在高校师生的身上同样也得到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引导大学生积极进取、明辨是非、健康向上、学有所成,已经是高校管理者面临的一项紧迫而现实的重大任务。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担负着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敏感地把握时代变化的新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制、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思政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才能开创新局面,培养出合格的德才兼备的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要和素质教育、成才教育结合起来。当前社会是个价值观和道德观多样性的年代,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成才教育结合起来,把社会对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期待和要求与学生加强自身素质、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正确积极地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自觉接受正确的世界观。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成才教育的核心,作为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首要任务,必不可少。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世界观的形成是智育的核心”。学生们在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空喊口号为付诸于实际行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真正取得了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人为本”,重关怀而改善管理。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确立主题教育观。所谓主体性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性教育主要是体现人文精神,亦即尊重人、“以人为本”。在德育过程中,要一切以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情感、有内在需求的生命体,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视角接纳学生。把规章制度建立在道德精神的基础上,使规章制度与高校学生所遵循的传统、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相一致,有助于大学生自愿地遵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还要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多了解、多倾听、多谈心,因材施教。

  思政教育工作要贴近学生生活。思政教育工作要采用“渗透”的教育方式,寓教于乐,循序渐进,让学生在不自觉中接受教育。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和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教师自身道德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说服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增加自身责任心,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做学生信赖的好老师。

  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习,不断创新。在信息网络化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准确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信息资源意识,主动超前地介入网络管理。网上的教育信息资源十分丰富,获取、分析、整理这些资源对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具备网络信息意识,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技术,找到对工作有用的信息。不仅如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还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比如把思想道德素材制作成课件的形式用于授课。道德教育载体的现代化,使得原来手段单一的教育方式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使原来枯燥、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形象起来,让学生们更容易接受教育。道德教育载体的现代化,还能够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加情感的渗透力,提高情感的感染力,使思想道德教育具有立体性,从而对受教育者产生更深的影响。

Baidu
sogou